第(2/3)页 柴世景道:“一礼平日里事不多,让他帮你调教一下。” 签了卖身契就主仆,明白些规矩是好事。“好,那就麻烦一礼了,我让人给他们找间院子住下,白天去甲子院跟着先生识字。” 一礼接下任务,“是,一礼明白。” 康悦然又对王海道:“你带着他们先回靠山村,让他们把自己手里的活都交出去,后日一早回来先跟着先生学字、跟着一礼学规矩。” 众人答应着,拿着自己的身价银子,跟着王海回了靠山村。 转天一早,一明、胡大成驾着马车陪康悦然和柴世景去明州,一礼留在青平庄替柴世景遮掩和处理一些公事。 天气微冷,康悦然倚在柴世景身上,柴世景拿着一本书正给在康悦然讲解。 “这是文坛大家六如先生编的书,总结前朝覆灭的原因,他认为是前周静帝过份在乎身后名,急功近利所致。 通运河、编史书、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,这些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却也过度消耗了国力。静帝在位只有十七年,确实急切了些。” 康悦然撇撇嘴,“我觉得灭国的原因是因为静帝死的太早了。他没有因为周朝强盛就只顾享乐,相反,他是个勤勉的皇帝。也没有固步自封,通运河、推行科举制是功在千秋。” “我和你想的一样,只可惜,大雍之前重武轻文,到了我父亲这一代才开始重视文人。不过,任何一个王朝初建,政权都不稳当,重视武将也是情理之中。” 康悦然看向柴世景,每次一提到类似的话题,柴世景的眼中就闪着星光。 她知道,争得帝位不是他的最终目标,而是他的一种开始,一种让他实现心中理想的开始。 她亲了柴世景的脸颊一下,“你将来也会是个好皇帝的。” 柴世景握着康悦然的手,“我们一起,让南北互通有无、让大雍更强盛。” “嗯,我觉得第一件事得先将楷书作为朝廷的通用文体,本来百姓识字的机会就不多,就应该选择较为容易的楷书。” 柴世景笑道:“好!还有吗?” “还有啊......” 第二日傍晚,四人到了明州城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