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诺!” 赵成精神振奋地走了。 自己求了多少次了,这十八公子终于良心发现,决定要拉自家兄长一把了吗? 他一身的荣耀,全系在兄长赵高身上。 赵高显贵于人前,他才能水涨船高,赵高若是沦为下僚,他赵高在这咸阳城中,又算得了什么! 赵成回去,第二天早上,府上的下人就传出了赵成染病的消息。 …… 赵郢自然不知道,已经有人把目光盯上了自己。 虽然在始皇帝推波助澜之下,他如今在朝野中的名声如日中天,但对他的生活来讲,并没有什么影响。 他依然一如既往,每天一早就去宫里,盯着始皇帝练太极拳,然后,陪着始皇帝用膳,处理朝政。 回到内殿之后,继续替始皇帝批阅奏疏,减轻老爷子身上的负担,希望他老人家的身体,能撑过下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拐点。 堂堂的皇长孙殿下,冠军大将军,河西郡守,江山社稷司司长,站在那里,给始皇帝当中车府令,谁敢真拿他当中车府令啊? 就连李斯、冯去疾、蒙毅和如今的朝中新贵郦食其,在他的面前,都毕恭毕敬,不敢有丝毫的怠慢。 他也算是提前尝试了一下原本历史上,赵高的超级待遇。 下午,则直接回家,躲进书房里编写教材。 与此同时,他那座已经挂上了冠军大将军匾额的府邸里面,也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建。把西侧两个相邻的跨院直接打通,改建成学堂。 正好可以借用府上的演武场,给这群小家伙们上军事课。 都是大秦皇室的子孙,当然得全面培养。 起码,大秦真要是遇到了不可抗力的事件,自己无法修正历史的关节节点,这群人就是自己最可靠的储备力量。 赵郢准备,把这个学堂,办成加强版的黄埔军校。 但即便如此,他的历史课本,依然没敢动。 但其他的几本教材,编撰的进度倒是十分可喜,估摸着再有几日,就可以正式付梓了。 到了晚上,则雷打不动地去王南那边,努力造人。 因为,如今,已经不仅仅是始皇帝和郑妃那边着急了,就连王翦老将军那边都坐不住了,前几日,已经亲自过府。 旁敲侧击地敲打了一通。 再不造个小人儿出来,就快成众矢之的了。 总之,日夜操劳。 小日子过得紧张而忙碌。 就在这样的状态下,前去河东郡搞舆论宣传的张良回来了。 “良见过主公——” 看着人精瘦了一圈,但气度变得更加沉稳的张良,赵郢笑着上前,亲手把他扶了起来。 “子房,一路辛苦了!” 虽然早已经见过了张良的奏疏,但赵郢还是拉着张良,又仔细地聊了半天河东郡那边的一些细节。通过张良的介绍,他才知道,这次河东之行,到底有多么惊险。 若不是韩信去了河东,并作出了周密的部署,闹不好当时就会陷入动乱之中。 河东郡十六家贵族,在河东经营了数代人。 根深蒂固。 手中掌握的力量,已经十分可怕,手中更是握着不少私兵,但凡给他们一点反应的时间,亦或者是给他们与三川郡等地勾结的机会,就不会有如今的局面。 即便是如此,朝廷依然做出了让步。 利益均沾。 打倒了十六家贵族,受益的不仅仅是朝廷与那些贫苦的百姓,还有当地的乡绅地主,所以,此次河东之行,并不是打倒贵族分土地,更像是一场切割。 把十六家庞然大物,分割成了数十上百家更小一点的地主。 但即便如此,朝廷也吃得满嘴流油。 这一次,跟随他返回咸阳的,足足有二十几只大船,装满了金银玉器以及一筐又一筐的秦半两。随着这些钱的入库,少府史禄的钱袋子终于又鼓了起来,连腰杆子都比平时硬气了许多。 农具补贴的经费,也终于有了着落。 赵郢当天晚上留了饭。 还特意叫上了项羽、樊哙、盖聂和陈胜作陪,当然,他本来也邀请锥古了,但锥古坚决不肯上桌,而是威风凛凛地扛着赵郢的天龙破城戟,坚持在门外警戒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