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因浙江沿海经常遭到倭寇、海盗侵袭,故浙江沿海诸卫所军要比其他地方的卫所军稍微能战一些,其中又以定海卫即舟山群岛一带的军队最众。 不过舟山岛上实力最强者却并非卫所军,而是募营兵舟山水师副将黄斌卿部。 黄斌卿本福建莆田人,因其父在重庆通判任上死于奢崇明叛乱,恩补为兴化卫百户。 其后参与平定奢崇明之乱,又抵御海盗有功,累迁至绍台参将,加副总兵衔,领近一万多人的水师驻守舟山。 去年弘光伪帝进其为九江总兵,然黄斌卿一直盘踞在舟山未去就任。” 毕著虽然言语中只是对黄斌卿经历及现状做客观描述,可朱大典、杨廷麟、李岩听得都不禁皱眉,心想:这不就是一个军阀嘛。 虽说弘光是伪帝,可那时黄斌卿并不知道先帝遗诏之事,对其来讲,弘光就是大明正朔,他却不听调遣,盘踞舟山以自雄,不是军阀是什么? 朱媺娖则通过郝光明对黄斌卿了解得更多。 此人说起来,对大明算是有不少功劳的。 平奢安之乱,黄斌卿是为父报仇,且当时只是低级军官,没什么值得说的。 之后他先后到宣府及福建为将,曾联合郑芝龙击败进犯福建的荷兰人及海盗刘香,立下大功。 再后面又参与平定江西妖道张普薇之乱,崇祯十年后,才到浙江去领水师,对浙江海盗或招或剿,令浙江台州、绍兴、宁波沿海大为安生。 可以说,黄斌卿作为文官之子转任低级武官,二十几年间为大明转战东西南北,这份履历是真的不错。 但朱媺娖同样也知道,黄斌卿在后世历史上,更加的跋扈自雄,但其到底是否成为实质性的军阀,却是存在争议的。 弘光朝廷破灭后,其在舟山,是奉隆武帝为正朔的。因而当鲁王君臣前来舟山立足时,他不接纳,甚至与鲁王的兵马相互攻伐,最终被张名振等人设计杀掉。 郝光明跟朱媺娖分析这个人之后,觉得非要说他在弘光朝后成了实质性军阀,是不太对的。 而从后面的历史看,舟山及浙东若不是受鲁王朝廷影响,而全归隆武朝廷统辖,清国未必能那么快击破隆武朝。 鲁王朱以海在明末宗室中虽算不错的,但实际能力很一般,肯定是比不上隆武皇帝。 而张名振等人虽为忠烈,但在军事方面,肯定也比不上二十几年转战各地的黄斌清——黄斌清在舟山是被设计杀掉的,而非是被张名振等人正面击败。 舟山真交给黄斌卿守,真未必那么容易被清军攻破。当然,前提是黄斌卿别投清。 但黄斌卿在接触清军前就死了,所以他会否投清,无法判断。 出于以上分析和想法,朱媺娖最终决定,给黄斌卿一个机会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