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原来,丁七家再来安县城中开了一个食铺,专做普通百姓的生意,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,也就比湖口好一些。 估摸着攒个十来年,应该够给儿子娶媳妇了。 开食铺这么多年,丁七觉得消耗较大的一项里面就有食盐。因此,每次盐用完了,要去买时,他就忍不住说道一句。 他媳妇却道:“咱们这小食谱手艺一般般,要是盐油料再不足,谁来吃你的?” “行,你有道理。” 丁七懒得跟媳妇争,拿了几十文钱就走了。 很快,丁七就来到了城里他日常买食盐的杂货铺。 往里面扫了眼,发现竟然只有精盐,没有粗盐。 据丁七所知,如今精盐一斤要上百文,他家那小食铺可用不起,平时都是买粗盐用的。 相较起来,粗盐就便宜多了。 前几年天下大乱,粗盐最贵的时候也就三四十文钱一斤。待到当今陛下平定清虏、流寇,粗盐价格更是应声而降,降到了十几文一斤的价格。 不过,丁七听人一些老人说,万历年间粗盐还要更便宜,不需十文钱就能买到一斤。 丁七不敢想粗盐价格恢复到万历时期,只要别在上涨就行了。 杂货铺掌柜抬头看了丁七一眼,道:“如今只有精盐,,至于粗盐,要等段时间才能有了。” “啊?”丁七听了眉头裹成一团,“我家盐没了,这可怎么办?” 掌柜的见丁七着急的样子不再逗他,笑道:“粗盐没有,买精盐啊。如今精盐降价了,一斤只要二十文。” “只要二十文?真的假的?”丁七听了根本不信,看着那里的精盐道:“掌柜的,你这盐该不会有问题吧?” “能有什么问题?”掌柜的说着向南方一拱手,道:“当即圣上改革盐政,如今盐都降价了,各处也都是这个价,你爱买不买。” 此前粗盐一斤也要十三文,一斤精盐价格降到二十文,丁七还是买得起的。 但他没敢多买,道:“你给我称一斤吧。” 说完,给了二十个铜钱,有昭武通宝,也有崇祯制钱。 掌柜的皱眉道:“你这里有崇祯钱,二十个可不够,得再加五个才行。” 丁七也知道崇祯制钱不好用,抱着侥幸心理才和昭武通宝混在一起。听掌柜的这么说,他老脸一红,又加了五个崇祯制钱。 掌柜的将称好的精盐递过来,道:“以后昭武通宝以外的钱会越来越不好用,你家若有,早些拿到督钱所去换成昭武通宝。” “知道了。” 第(2/3)页